(一)加强战略层面的积极引导
建议加大对激光再制造专用材料、核心装备及部件等重点领域的财政支持力度。充分利用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资金渠道,采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用户相结合的方式,在不断推动通用型设备及工艺发展的基础上,重点支持面向典型易损件的专用激光再制造装备、材料及工艺的研发。
(二)建立激光增材再制造材料基因组体系
激光增材再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专用材料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由于专用材料的非平衡亚稳态特性,与传统材料相比,专用材料的设计与研发难度更大、周期更长、过程也更复杂,传统的方法已难以满足现在的发展需要。因此,建议尽快建立具有自身特点的激光增材再制造材料基因组体系,提高专用材料的非平衡亚稳态特性,并建立具有自身基因组高通量的计算依据及理论。
(三)加快建立完善标准化体系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建议提高对激光再制造技术及产品的研发、检验与认证的能力,努力促进标准化与产业紧密结合,建立完善的激光再制造产业发展标准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对接国际标准化组织,开展相关标准的建立、转化及完善工作。同时,聚焦我国在激光再制造领域专门人才和行业规范欠缺的情况,依托国家现有人才培养与引进政策,不断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建设。
(四)加大应用推广力度,引导行业整合
建议将政府支持与各种行业资源相结合,加强我国激光再制造产业各分领域的联系,拓宽产业与政府、产业链上下游、产业之间以及生产企业和用户之间的对接通道,加快技术的推广应用。着重开展分层级、分领域的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点面结合,协同推进,积极引导和促进社会力量及地方政府的投入,共同推进激光再制造技术的深度应用,促进我国激光再制造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五)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快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发展
建议在激光再制造、全生命周期制造等领域建立国家级研发平台,由高校、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牵头,打通产业链的上下游,形成完整的材料、装备、工艺、检测、应用体系,加快对关键共性技术的攻关和创新发展。面向不同行业领域,设立各具特色的再制造产业联盟、再制造产品评估与检测中心以及协同创新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