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口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资源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可持续发展正要求产品制造进入更高效益的时代。对此,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把发展循环经济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十一五"的重大战略任务。
"绿色制造"推动节能节材
在业内专家看来,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是一个既节约资源又环保的产业。一般来讲,再制造产品与新品比较,能够节能60%、节材70%。对汽车行业来讲,节能减排途径很多,零部件的再制造无疑是一条重要途径。
欧美国家的实践证明,再制造是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对旧汽车零部件进行再制造和再使用,可以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并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它不仅能够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还可以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亟待解决的问题
虽然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在国外已经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在我国,这仍然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一切都刚刚起步,人们对于这个绿色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和将会创造的巨大绿色财富潜力,仍然缺乏足够的认识。再制造业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参与企业数量少、规模小
2、旧件回收率低 回收体系混乱
3、走出误区开辟再制造市场
路曲折还需政策扶持
目前,虽然我国发动机制造业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再制造业的产业化之路还面临着许多问题。
一方面:由于对发动机再制造不了解以及贪图便宜,用户往往将车辆送去没有汽车大修资格及条件的维修企业进行大修
修复后的发动机的质量、性能和安全性指标根本无法得到保障,甚至大量尚有使用价值的旧发动机因无法修复而得不到充分利用,从而造成材料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另一方面:政策法规跟不上
首先,缺乏报废零部件回收体系,正规回收再制造企业缺乏稳定的供应源,再制造企业无法形成规模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