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国家发改委就《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后,业内产生了极大反响。从以前的企业试点到如今向规模化发展迈进,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将迎来重要的市场机遇。
《中国汽车报》记者了解到,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对《暂行办法》积极反馈,不仅提出了众多关心的问题,而且开始根据政策方向及时调整企业发展规划。
■盼政策尽快落地惠及行业
我国再制造产业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已进入相关政策法规陆续出台、全社会全力推进的阶段,特别是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行业,起步早、起点高、社会关注度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分会秘书长谢建军告诉记者:“《暂行办法》中用了4个支持、12个鼓励来支持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的发展,这对全行业来说是非常重大的利好消息。全行业都希望国家发改委尽快发布并实施《暂行办法》,尽快落实相关鼓励支持措施。”在他看来,《暂行办法》对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行业的规范化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和管理办法,希望企业支持开展第三方认证,并严格实施认证办法。“我们也希望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加大对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行业的监管力度,对以次充好、假冒伪劣、损害再制造产品声誉的企业和行为严厉打击,保护合法经营行为。”谢建军强调。
再制造属绿色制造范畴,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也与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息息相关。据介绍,与传统制造相比,再制造可节约成本50%,节能60%,节材70%,降低污染物排放80%以上。相关企业已充分认识到其带来的红利,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上海市铱元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球认为,《暂行办法》的推出,意味着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落地准则更加严格,提高了再制造产品的门槛,将进一步规范再制造企业,促使产品质量变得更稳定、可靠。
国家再制造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山东)主任韩刚表示,在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扎实有序推进下,在广大再制造企业的积极参与下,《暂行办法》的落地实施,将推动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引领我国再制造产业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