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循环经济,破解资源与环境的双重制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记者从温州市府办获悉,为打造绿色循环产业,实现工业经济节约型绿色发展,温州市将在浙南产业集聚区谋划建设浙南绿色循环产业园,在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领域开展再制造试点。
再制造是指以废旧产品作为生产毛坯,通过专业化修复或升级改造的方法来使其质量特性不低于原有新品水平的制造过程。再制造是制造产业链的延伸,是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最佳途径之一,几乎不产生固体废物,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为响应国家提出“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的战略。未来温州市将把资源再生利用作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来抓,在浙南产业集聚区内培育一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示范工程和再生资源龙头企业。
近年来,温州市培育了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区,在节约型绿色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效益。如苍南废旧纺织列为国家双百基地,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省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污泥焚烧综合利用热电联产项目作为全市首创,为污泥利用找到了新的“出路”,每天共约1500吨污泥在此“变废为宝”。餐厨垃圾列入省级餐厨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示范试点的循环经济布局。
在政策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进军绿色循环产业。随着城市生活垃圾焚烧无害化处理量的快速增长,为了抢占市场先机,伟民环保公司一直致力于垃圾焚烧技术与设备的自主研发,全面提升固废综合处理技术水平,实现持续高增长,终成环保行业龙头企业。此外,我市瑞明股份公司、浙江华峰合成树脂公司、圣诺塑料包装公司等十几家企业获得循环经济试点名单,这些试点企业变废为宝,推动公司向大环保领域发展。
在政策引领下,越来越多企业眼光向内,通过循环利再利用和节能降耗挖掘利润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温州市红蜻蜓鞋业、人民电器、一鸣食品等三家企业进入工信部第三批绿色工厂公布名单,实现温州市绿色工厂“零”的突破。据介绍,目前,全市累计近百家企业荣获浙江省绿色企业称号。数据显示,去年,温州市加大对绿色制造和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落实增值税减免退税合计约33.64亿元;综合利用资源生产产品取得的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计收入1.6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