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底线”,一是要环保,二是要盈利,缺一不可,这是英国用绿色金融手段推动建筑节能的突出特点。
监管融入规划,给绿色建筑注入金融内生动力
在绿色建筑发展上,英国起步较早、探索较多,政府从法律、政策、标准、设计、贷款、能源、保障等多方位、全流程施策,将金融手段与绿色建筑深入嵌接,从而推动了绿色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
戴锦辉是总部位于伦敦的“绿舍都会建筑公司”的全球董事,他曾带领团队完成英国希斯罗机场3号航站楼扩建、中国中央电视台新台办公楼等多个地标性建筑的设计,对于英国在绿色建筑上的政策设计与前置式管理,他深有体会。
戴锦辉说,在英国,“从建筑项目初始时的规划报批,就必须将绿色环保与政府条件结合考虑”,只有充分考虑了建筑对所在地区的影响和贡献,才能实现开发商与政府的合作共赢。
“从建筑开发的阶段性来说,英国对绿色建筑的管理从前期就开始介入,而不仅仅从设备、运营等中后段才发力。”戴锦辉说,这一前端介入的办法,“从某种程度上,对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有直接影响”。
事实上,英国政府一直努力用政策手段推动绿色建筑。早在1995年,英国就颁布实施了《家庭节能法》;2006年,英国出台建筑节能新标准,规定新建筑必须安装节能节水设施;2008年,英国规定中央政府机关建筑能耗要在1990年基础上降低20%;每幢公共建筑的节能情况将划分等级,要求博物馆、展览馆等大型建筑的能耗情况要公开。
在项目建设之前的设计时,开发商和设计师必须综合考虑环保、光照、风力、能源、材料等各种节能元素,并在获得当地政府批准的建筑能耗分析报告后才能开工。
“把项目放到市场上评估,这间接与金融市场、资本市场挂钩。”戴锦辉说,项目的开发规模、资本的投入,对环境的要求都不一样。英国通过政策、市场、设计规划的综合手段推动了绿色建筑的发展。
除了在设计之初的约束与考量,英国在制定绿色建筑测量评级方法上也值得一提。
英国建筑研究院(BRE)于1990年制定了一种非强制性的绿色建筑测量评级方法——BREEAM标准,目前已成为世界上较为先进的建筑环境评估方法和评级体系。它从管理、健康与幸福、能源、交通、水、材料、土地使用和污染等8个方面进行评估,在世界享有较高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