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出口的港机如何“回家”再制造?

日期: 2019-05-15 11:29:17 作者: 点击数:  

5月14日报道:耗资千万美元制造的大型机械设备“退休”后怎么处理?相较于拆成无处堆放的固废垃圾而言,如果能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对它进行再制造,使其重新焕发生命活力显然是一种“双赢”的选择。

记者近日走访上海知名企业振华重工获悉,在上海海关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该公司成功从新加坡进口一台老港机设备,正执行首单“再制造”项目。

“再制造”遇政策瓶颈

再制造工程被认为是先进制造技术的补充和发展,是21世纪极具潜力的新型产业。2005年,国务院就明确提出支持发展再制造。通俗地说,再制造就是让旧的机器设备重新焕发生命活力的过程。它以旧的机器设备为毛坯,采用专门的工艺和技术,在原有制造的基础上进行再制造工程设计,采用一系列相关的先进制造技术,使再制造产品质量达到或超过新品。

振华重工是全球最大的港口机械制造商之一,从上世纪90年代起,振华生产的港机设备就开始迈入国际市场。目前其产品已进入世界87个国家,国际市场占有率近80%。

据振华重工物资部常务副总经理於斌介绍,振华出口的港机设备逾9000台,其中服役超过20年的有238台。一个现实情况就是,世界范围内的港机设备正迈入报废高峰期。伴随着振华港机设备销量、市场占有率的大幅增长,大批行将退役的港机设备就成为了难能可贵的再制造资源。从行业的角度来看,老旧设备资源的循环再利用作为一种可持续额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对于推进行业节能降耗、减排来说也是至关重要。

“其实,我们很早就开始研究这个方向。”於斌告诉东方网记者,业务发展中最头疼的就是报废港机无法处理的问题。“给客户安装了新的设备,要负责把旧的设备处理掉,这么大的设备我们也无处堆放?有时候我们甚至开玩笑说,只能把它推到公海里去了。”

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也确实反映了企业的难题。於斌说,以往的做法都是拆解处理,对于港机设备这样的高附加值物品而言,十分可惜,无异于浪费珍贵的能源资源。有业务人员提出,企业有这样的能力,对废旧产品实施高技术修复和改造,重新制造出来的产品无论是性能还是质量都不亚于原先的新品,最大限度地挖掘制造业产品的潜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