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综合管廊、铁路及公路隧道工程、引水隧洞工程等地下工程方兴未艾,谁能引领盾构这一最先进高端施工装备的技术创新前沿,谁就抢占了隧道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这个朝阳产业的制高点。
3月28日,2019盾构与掘进关键技术暨盾构再制造技术国际峰会在郑州开幕,来自中国、德国、美国、日本、韩国、西班牙等近500名国内外专家学者云集中原,共襄盾构技术创新发展大计。
本次峰会由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主办,中铁隧道局是联合协办方之一。
与会院士、专家、学者们将紧紧围绕“推进绿色智能制造,实现生态智慧管理”这个主题,共同为盾构与掘进关键技术暨盾构再制造技术的创新发展建言献策,出谋划策。
“我国正处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繁荣期,预计到2020年,全国拥有轨道交通的城市将超过50个;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也每年规划2000公里,从其发展趋势看,在未来投资有望超过高铁。”中铁隧道局党委书记、董事长于保林表示,地下及隧道工程的建设都离不开盾构,谁能引领盾构技术前沿,无疑就抢占了地下及隧道工程开发与建设市场的制高点。本次国际峰会正是一次为加强盾构设计、施工、制造、科研及盾构再制造领域技术创新发展的学术盛会。
“1999年贯通的秦岭隧道使用了盾构TBM法,标志着中国隧道修建技术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2018年,由中国中铁自主研制的世界首台马蹄形盾构修建的蒙华铁路白城隧道,荣获世界隧道界最高奖。”回顾我国盾构激动人心的发展历程,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湘生表示,隧道施工每一次技术进步,都体现在机械化、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必须更好发挥创新引领作用,让“中国盾构”在国际上不断展示中国人的自信!
“中国盾构的起步虽然落后国外128年,但经过近年来快速发展,中国盾构数量已超过2000台,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盾构和盾构法隧道数量和里程最大、项目最多、投资和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中铁科信部部长于兴义说,本次国际峰会搭建了一个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国际合作平台,汇聚国内外最优秀的盾构设计、制造、应用和研发单位及关键配套厂家和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探讨和研究盾构高端装备的设计、施工、制造、科研及盾构再制造方面的技术创新,对促进世界盾构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