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就日前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做了解读,新《办法》取消了报废机动车回收企业的数量控制,允许五大总成再制造利用,由市场来决定报废机动车回收的价格等等,这些新亮点备受关注。
新规要来了,消费者报废汽车有啥利好?如何激发汽车消费新需求? 2月23日《央视财经评论》邀请清华大学汽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显君和财经评论员章弘进行解读。
新闻链接:目前,我们国家汽车保有量是2.4亿辆,按照国际4%-6%的报废比例平均水平,未来我们的汽车报废规模是相当大的。
新规要来了 汽车市场有啥利好?
利好一:李显君:汽车维修费用或有一定下降空间
清华大学汽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李显君:此次新规的发布,对车主来讲将有很大的利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以后有用的零部件能再次利用,原来当废铜烂铁卖出的报废车,今后剩余价值会有所提高;另一方面是新规的出台,有可能对汽车售后维修市场有一定的影响。在我国,汽车售后维修市场大部分是全新的零部件,而在欧洲等国家,高达50%以上的售后零部件是再制造产品,由于我们国家再制造业刚起步,随着产业发展,未来消费者在报废车的价格以及售后市场零部件的维修上,还有一定的下降空间。
利好二:章 弘:旧车不再论斤卖 深挖回收富矿
财经评论员 章弘:五大总成是指发动机、方向盘、前后桥、变速器、车架,这五大总成价值非常大。根据新规,这些零部件如果满足条件,可以卖给具有再制造能力的企业重新使用,回收价格由市场主体自行协商确定。这意味着旧车不再论斤卖,这样车主和回收企业都得到实惠,通过鼓励人们把该报废的老旧汽车及时报废,才能为买新车腾出空间。
利好三:李显君:报废汽车带动再制造产业链发展
清华大学汽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李显君:新规的出台将对再制造产业链条带来利好。再制造企业不是废品收购公司,它卖的也不是废铁,是通过回收合规旧件进行再制造,与新车的制造分属不同的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