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发改委:以“四个注重”为基准 持续推进协同发展

日期: 2019-02-25 10:49:12 作者: 点击数:  

2月22日上午,沧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了沧州市京津冀协同发展5周年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沧州市发改委副调研员兰丕禄介绍了沧州市京津冀协同发展情况。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5年来,沧州始终把服务和对接京津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最宝贵的发展机遇,牢牢抓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坚持在项目引进中注重塑造产业、在承接转移中注重升级、在服务中跟上管理、在政府推动中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不断提高对接实效性,推进协同发展向深度广度拓展。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引进京津合作项目1100多个,协议总投资5714亿元。沧州承接京津产业疏解转移做法被中央协同办评估组称为“沧州现象”,在人民日报2018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上获“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案例”奖。2017年以来,沧州接受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北京日报、北京电视台、天津电视台等主流新闻媒体采访或为相关单位提供素材200余次。

第一,在项目引进中注重塑造产业,凝聚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

沧州围绕着“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体现沧州特色,加快沧州发展”这一战略内涵,创造性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坚持以项目为抓手,以产业为纽带,形成要素集聚,全面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沧州坚持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充分发挥沿海、港口、土地资源优势,着力引进投资强度大、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引进补齐产业短板、拉长产业链条的项目,引进京津市场类、群体类的大项目,带动塑造新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都市型农业,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服装服饰三大产业正在协同发展中加速崛起。

汽车制造业,北京现代沧州工厂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典范,从签约到生产,仅用了18个月,创造了世界同类汽车生产、建设的最快速度,目前累计整车产量已达31万辆;北汽威旺黄骅基地新能源汽车实现量产;在现代落户沧州以来,北汽岱摩斯、现代摩比斯、韩国世原、和信海纳川等15家世界知名零部件生产企业先后在沧州市建厂。目前,全市已建成的汽车及零部件项目200余个。生物医药产业,在国内首开“企业在河北、监管属北京”跨区域监管体制先河,已有137家医药企业签约入驻,其中19家开工建设、22家竣工或投产;天津·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一期占地320亩,总投资23亿元,目前已签约入驻企业2个,总投资8.25亿元。服装服饰产业,东塑明珠时尚服装产业园,项目总投资536亿元,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投资体量最大的轻工项目,300多家北京外迁企业基本建成投产;明珠商贸城成为北京“动批”“大红门”“八里桥”批发市场外迁承接地,已有8000余家北京服装商户落户沧州、无一回流。2018年11月5日的央视《新闻联播》播出了“大红门”搬迁:“引过来,留得住,过得好”,用2分17秒的时长,对沧州承接北京大红门服装产业转移进行了深度报道。2018年7月13日的《北京日报》整版刊登了“7000北京商户转战沧州无一回流”,介绍沧州市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承接北京商户的成功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