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代表着资源可回复且可再生的经济和产业系统。除了我们熟悉的使用后回收,以及环保概念以外,更强调“生态圈”的概念。从产品的制程,产业链涉及之广,到商业模式的创新,朝资源有效利用的目标走,并且追求产品无结束寿命的一天,可不断的藉由不同的形式,再制造,回收,拆解进入下一阶段的大循环中。
这个概念近几年逐渐发酵,并藉由国际组织,政府的倡导与推行,突破了论述的表层。正因为循环经济是一个巨大且困难的模式,才更需要众多产业,政府,研究机构,社会的参与来转动此循环。
传统工业化社会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经济模式,产生许多环境问题及社会冲突,也造成环境负荷沉重。“大量制造”几乎与循环经济的概念成相反状态,前者是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进行的消耗式经济模式,而后者试图达到零废弃物的终极目标。
随着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海洋垃圾问题浮现,塑料污染,工业废弃物的增长,循环经济所强调的非线性经济模式提供了一个具有吸引力的解决办法。过去,回收重视的是物品在使用寿命终结后的处理,今天,一件物品要符合循环经济的精神必须从原物料选择,工厂生产,产品的设计,功能的考虑,制程等流程就开始为它的下一个循环着想。这也正是这股新浪潮赋予制造业的崭新价值,也是机械生产者的新契机。金属加工机床为工业之母,涉及之行业之广亦代表机床赋予制造业在生产上创新的潜力。
精准生产、制造业的最佳循环
精准生产的意义不仅提高产品价值与良率、成功减少废料、也带领着制造业循序的进入循环经济的大生态圈。全球各地针对制造业提出的改革计划- 日本的社会5.0 (Society 5.0)、德国的工业4.0(Industry 4.0)、美国的工业因特网联盟ICC (Industrial Internet Consortium)、中国制造2025、都在酝酿智能制造的能量、实验机械与生活的重要关连。
台湾地区受特殊时代背景之影响,90%以上的机械制造者为中小企业,他们制造的机械具有极大的竞争优势,为全球第7大机床生产地区、第4大出口地区。其中,机床、轴承、齿轮、滚珠螺杆的出口金额占比达机械2017年出口的20%,体现出台湾地区的金属加工设备在世界工厂的大量参与。中小企业有灵敏、客制化的优势,但在需要投注大量资源发展智能系统上有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