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制造就是再创造

日期: 2018-10-18 16:26:50 作者: 点击数:  

据《经济日报》报道,墨西哥Coisa公司采购商托斯卡诺原本打算采购全新的汽车起动机和发电机,但当他到河北省河间市再制造基地考察后,对再制造产品的精良品质大加赞赏,当即改变了初衷,签订了30多万美元的订单。在河间,像托斯卡诺这样考察后改变主意的客商绝非个例。

所谓再制造,是把废旧产品恢复到像原产品一样的技术性能和产品质量的生产工艺流程。其特征,是产品质量性能不低于新品,且成本只有新品的50%,可实现节能60%以上、节材70%以上,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显著减少。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再制造汽车发动机已占维修配件市场的85%以上。美国再制造业产值已达1000亿美元,且可提供100万个就业岗位。

再制造就是再创造。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的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要内容,再制造产业近年来在国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再制造作为一个新兴产业,通过突破先进自修复和再制造的关键技术群等,不仅能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为社会提供新的产业空间,而且能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可以说,再制造业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决定着未来制造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再制造业不是高级维修。一些国外技术领先企业将产业链延伸到再制造等“后市场”领域,承诺设备的回购和翻新,通过提供售后保障服务提高产品综合竞争力。由此可见,发展再制造产业既是中国参与国际资源大循环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我国制造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虽说中国比起欧美仍有差距,但近年来我国的再制造产业也在快速发展,潜力巨大。我国设备资产和耐用消费品达几十万亿元,若其中10%能利用再制造技术进行修复和强化,便能迅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

为加快推进我国再制造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笔者认为,一方面,要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完善再制造产业管理体系,优化再制造发展的政策环境。综合采用财政、税收、金融、价格等激励与惩罚手段,推动再制造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另一方面,要鼓励关键与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构建再制造产业发展技术支撑体系,加大再制造关键与共性技术研发力度,加快产业化应用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