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支撑传统制造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高端智能制造业产业链长,在经历过剩产能出清和金融去杠杆后,将迎来政策资源倾斜和资金回流的双重优势。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未来十年将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大致将经历自动化升级、信息化升级、工厂内互联网化、产业链整体互联网化四个阶段。
整体来看,《行动计划》的出台,将让以先进制造为代表的工业迎来系统性重估,可概括为“云”、“网”、“端”三大领域。“云”,工业大数据及云计算;“网”,工厂内物联网及覆盖产业链整体的工业互联网;“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传感器、机器视觉等智能生产设备以及AGV等智能物流设备。
实际上,自中共十八大后,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行,许多再制造推进项目已经陆续展开,并且取得了十分积极的效果。2013年10月,为推动内燃机再制造产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促进内燃机工业形成循环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工信部发布了《内燃机再制造推进计划》,组织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及40家单位围绕内燃机再制造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问题开展联合攻关与协作,在推进内燃机再制造产业规模化、规范化、市场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去年,中国内燃机再制造产业已具备再制造整机35万台以上、增压器55万台,发电机、起动机350万台,水泵、燃油泵、机油泵100万台以上的年生产能力,内燃机再制造产品的市场认知度得到提升。
根据《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突破一批制约中国高端智能再制造发展的拆解、检测、成形加工等关键共性技术,智能检测、成形加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发布50项高端智能再制造管理、技术、装备及评价等标准;初步建立可复制推广的再制造产品应用市场化机制;推动建立100家高端智能再制造示范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服务企业、信息服务平台、产业集聚区等,带动中国再制造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
同时,为进一步推动落实《行动计划》,工信部还提出了四项保障措施。一是充分利用绿色制造、技术改造专项及绿色信贷等手段支持高端智能再制造技术与装备研发和产业化推广应用。二是通过开展再制造产品认定并建立健全再制造标准体系规范产业发展。三是促进加强高端智能再制造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鼓励高端智能再制造企业“走出去”,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业绿色发展。四是推动建立有利于高端智能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促进《行动计划》实施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提升高端智能再制造产业的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