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产品再制造定下大目标

日期: 2017-11-20 10:18:19 作者: 点击数:  

我国机电产品保有量巨大,再制造是报废及老旧机电产品资源化利用的最佳形式之一。为加快发展高端再制造、智能再制造,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工信部研究制定了《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2018~2020年)》,并提出到2020年,要带动我国再制造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的目标。

推动实现绿色增长

目前,我国再制造产业已初具规模,并初步形成了以尺寸恢复和性能提升为主要技术特征的中国特色再制造产业发展模式。

解放军5719工厂已累计再制造航空发动机叶片超过4万件,被装在1000多台次发动机上安全飞行了33万个小时,其再制造生产还与新品设计制造积极反哺互动,起到了促进技术进步的作用。宝山钢铁应用激光熔覆等增材再制造技术对破损的轧钢机架牌坊开展现场再制造,牌坊功能面使用寿命延长约10倍,所用材料仅为原机重量的0.1‰,再制造价格仅为购置新品的2‰。宝山钢铁投入激光再制造费用约3000万元,直接经济效益达3亿元,间接经济效益已超10亿元。此外,国内首台再制造盾构机在完成首段掘进任务后已安全出洞,再制造盾构机的质量、性能、可靠性和节能效果经受住了实践经验……“这些再制造领域的新发展态势表明,聚焦具有重要战略作用和巨大经济带动潜力的关键装备,以高技术含量、高可靠性要求、高附加值为核心特性,在提升能源节约和资源循环利用水平的同时,可反哺新品设计制造,推动加快突破尖端装备技术。”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再制造产业发展过程中,高端化、智能化的生产实践不断涌现,激光熔覆、3D打印等增材技术在再制造领域应用广泛。

我国再制造领域的专家认为,进一步聚焦高端智能再制造和在役再制造契合我国高端智能装备生产制造和运行维护由大变强的现实需要,有利于提升重大战略性装备运行保障能力,有利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企业降本增效、推动实现绿色增长。

协同发展示范带动

《计划》要求,聚焦盾构机、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医疗影像设备、重型机床及油气田装备等关键件再制造,以及增材制造、特种材料、智能加工、无损检测等绿色基础共性技术在再制造领域的应用,推进高端智能再制造关键工艺技术装备的研发应用与产业化推广,推动形成再制造生产与新品设计制造间的有效反哺互动机制,完善产业协同发展体系,加强标准研制和评价机制建设,探索高端智能再制造产业发展新模式,促进再制造产业不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