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汽车、机电产品或零部件的再制造,可以实现产品的“涅磐”,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是可以提高制造产品水平。通过对再制造原料件(旧件)的检验,可以发现其中的瑕疵而不断完善产品设计;发现零部件使用寿命之间的不匹配,从而改进并优化配置。由于再制造工业具有产品复杂、行业涉及众多等特点,基于大数据,可以完善再制造产品的设计思路和生产工艺,从而为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绿色化奠定基础。
二是可以使共享经济更具持续性。共享经济(也称为分享经济、功能经济)基于存量资源的盘活或优化配置,是使用权的临时转移。通过对复印机、汽车发动机等的再制造,可以使产品功能得到充分实现,降低消费者的产品占有欲,还原产品的功能特性,如汽车只是代步工具,从而使共享拥有坚实基础,使共享经济更具可持续性。如富士施乐的复印机再制造使复印机租赁业务得以开展,使得产品循环利用得以持续。
三是可以利用商品销售现有渠道开展回收产品的逆向物流,有效实现对已到设计寿命产品的管理和控制,最大限度降低产品的潜在危害或污染;再制造的逆向物流,可以保证再制造原料件的质量溯源,还可以部分解决进城农民工的就业问题。
四是可以收到节能减排之效。2010年5月13日,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发布的《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发改环资〔2010〕991号文)》指出:与制造新品相比,再制造可节能60%,节材70%,节约成本50%,几乎不产生固体废物,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再制造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树立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五是可以提高公众的绿色消费意识。再制造产品的生产、设计、消费需要多方参与;如果没有政府的许可,相关再制造产品就不能进入市场;如果没有消费者的使用,再制造产品就没有市场。通过再制造产品的推广普及和使用,可以提高公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意识,优先选择使用再制造产品并成为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