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球性环境问题,中国汽车行业正在通过发展新能源汽车、加快资源综合利用、推动汽车分享经济发展等方式进行应对。
今年世界环境日前夕,中国两家知名汽车企业分别与德国两家汽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牵手”。
6月1日,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中国)宣布,共同组建合资公司生产新能源汽车。同一天,北汽集团与戴姆勒股份公司也签署了一份框架协议,加强双方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作。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51.7万辆和50.7万辆,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正是庞大的市场和政府的支持,吸引国际汽车巨头纷纷与中国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展开合作。
分析人士认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促进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和弯道超车的紧迫任务,更是助推中国实现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
在推动新能源汽车加速发展的同时,中国汽车产业对发动机等汽车关键零部件资源的循环利用也在加速,并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再制造领域的一些经验做法。
绿色制造倒逼汽车产业加快转型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过去,中国汽车企业生产的发动机报废后就是一堆废铜烂铁。如今,废旧发动机也可以变废为宝——通过专业的再制造流程修复如新后,可以重新成为汽车的心脏。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中国一汽)是中国首批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单位,旗下一汽解放锡柴再制造基地的发动机再制造项目目前已实现量产。
记者近日走访了这家基地,映入眼帘的是旧件库房里锈迹斑斑的废旧发动机。据了解,这些废旧发动机都是锡柴通过营销网络回收置换来的,经过专业的再制造过程后,就变成了基地出口处一排排印着“再制造”标志的锡柴再制造发动机。
数据显示,一汽锡柴再制造基地投产六年以来,已有5000余台再制造发动机走向市场,回收的产品附加值突破1.25亿元,循环利用钢材1800吨,可节电70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0余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