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零部件产业的崛起

日期: 2017-05-24 15:46:06 作者: 点击数:  

中国零部件再制造产业能不能崛起?能不能有中国的博世、电装能不能对整车特别是中国品牌汽车发展形成有力支撑是业界关注焦点,笔者通过对一些零部件企业走访和研究认为有以下四点对零部件产业崛起至关重要:


第一,本土企业要自强。人才、技术、资金是制约大多数本土企业向上发展的因素,但笔者认为首先还是企业要有战略和正确的战略定位,要有能力为实施战略有效配置各类资源,当然,前提是企业能有一位优秀的领导者及其管理团队。没有战略目标,没有成为百年老店追求的的企业是走不远的,没有正确的战略定位也是走不下去的。企业或做专、或做大、或转型都必须与企业自身及外部环境相适应,还有机遇把握。一些比较成功的企业,如扬州亚普做成世界排名第三的油箱总成供应商,万安科技从底盘部件向系统供应商发展,万向集团在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精进电机专注电驱动系统开发生产等,都有比较明确的战略定位,并具有为战略实施有效配置研发、生产、运营资源的能力。笔者注意到,这些企业要么是有三十几年创业、立业史的民营企业家及其继承者,要么是有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团队,要么是致力于中国汽车发展的海归精英在执掌,具有企业家精神的领导者及其团队是企业能否有正确战略和有效实施战略的根本,也是诸多世界级零部件供应商成功的关键,中国零部件要崛起需要有一批具有企业家精神的领军者,在这样一批企业家带领下有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形成支撑汽车产业向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发展的能力。


第二,整零合作要打战略。零部件供应商体系是整车企业的核心资源,世界主要的汽车企业都基本有比较稳定供应商体系,整零间既是产品、技术开发合作伙伴,也是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的利益共同体。在中国的外资企业是零部件跨国集团全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零战略伙伴关系的全球化延伸。中国本土大多数整车企业虽已形成对零部件从购买到要建立供应链体系的认识上的转变,但是建立起支撑整车发展的供应商体系还有一段路要走,因为,还缺乏整合供应链资源能力,包括核心部件开发、系统匹配能力、对供应商评价的标准和体系、控制成本的能力等,这些能力的缺失也是本土零部件企业成长缓慢很重要的因素。不具备这些能力,就不能对零部件企业给予有效指导、评价,以及促进零部件企业的改善,同时,也意味着外资供应商给整车提供的部件或系统就是一个黑匣子,有边界条件、规格参数而已。面对强势的外资零部件供应商本土整车处于弱势地位,能力不对等,利益不可能对等。同时,外资对本土潜在的零部件供应商的普遍竞争策略是,你无我有时争取最优供货条件,一旦本土零部件产品具备供货能力,马上降价打压,这也是当下本土零部件艰难前行的重要因素。有些整车企业培育本土零部件供应商意识很强,比如上汽,用他们的说法,两条腿走路,一条洋腿,一条土腿,洋腿或可保当前,土腿是长远,是战略。所以,整车企业要给本土零部件机会,给他们机会也是给自己机会,韩国的摩比斯、万都就是在这种机会下和现代汽车公司一起成长起来的,相比之下,本土整零间还缺乏惺惺相惜以退为进的文化认知,整零合作打战略还需要突破文化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