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不低于新品为前提

日期: 2017-05-02 08:55:54 作者: 点击数:  

再制造是一种对废旧产品实施高技术修复和改造的产业,通过对损坏或待报废的零部件进行再制造加工,使再制造产品质量达到或超过新品。“与制造新品相比,再制造可节省成本50%,节能60%,节材70%,减排80%。”业内人士表示。


虽然再制造产品在国外已经深入人心,但是我国的再制造发展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近几年,随着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再制造产业的发展。国家发改委也选取了一批汽车制造行业有代表性的整车(机)生产企业和具备再制造基础的零部件生产企业,2批共42家作为试点,涵盖汽车生产企业、零部件制造企业、再制造技术服务企业与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推广再制造产品。


目前浙江再生手拉手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作为第二批试点企业,定位于专业从事汽油车发动机、变速箱再制造。他们与吉利集团下属各总成生产基地签订旧件回收协议和零件采购合同。锁定每年的旧机基础量,这些成色状态优良的旧机,确保了公司再制造发动机的质量和状态。2016年订购该公司再制造产品并实施“以旧换再”(即再制造产品购买者交回旧件并以置换价购买再制造产品的行为)的数量超过500台。同时,与吉利出租车重点城市的4S店、出租车公司合作,推广“以旧换新”发动机总成更新维护服务。预计2017年起每年总成更换需求在1000台以上。


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黎宇科看来,我国政策法规对从事再制造的企业没有任何强制性的审批要求,且没有法规限制非试点的企业从事再制造业务,所以会导致非试点企业可从事生产但阻碍重重。


“非试点企业不能使用国家再制造试点产品标识,不能享受国家给予试点企业的政策优惠,而且由于再制造在中国是个新兴事物,非试点企业在产品推广和宣传上要获得消费者的认可难度较大。此外,在一些地方受限于相关部门认知度,在工商注册‘再制造’业务时会遇到一定障碍。”黎宇科认为,这些都会导致非试点内的企业发展并不顺利。除了非试点企业面临的问题,废旧设备回收渠道不畅,原材料供应不稳是行业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不过,河间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项目的启动,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解决这一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