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张白纸为例,若将白纸用力撕扯,虽然没有撕开,外观并未发生变化,但其内部已经产生应力,这张白纸如果再被撕扯,会很容易断裂。所以如何判断回收件内部是否已经产生应力?其剩余寿命有多长?这是再制造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而再制造毛坯无损检测和寿命评估仪器,则很好地解决了再制造的一大技术瓶颈。
攻克了再制造回收件的损坏程度检测难题以后,接下来就是修复的问题了。据了解,目前欧美国家所采取的再制造技术以“换件修理法和尺寸修理法”为主。对于损伤程度较重的零件直接更换新件;对于损伤较轻的,则利用传统的车、磨、镗等机械加工手段,在改变零件尺寸的同时恢复零件的几何精度,再与加大尺寸的非标新品零件配副。这种再制造的模式相对来说较简单,但是存在较明显不足,如旧件再制造率较低、浪费较大等。
而我国的再制造模式是在欧美“换件修理法和尺寸修理法”上将“表面修复和性能提升法”作为再制造的主要技术方法,同时又结合无损检测、表面工程和熔覆成形等先进技术,在恢复零件三维尺寸的同时,又提升了其整体性能。
经济效益显著。201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超过8000万辆,主要工程机械保有量300多万台,若再制造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配件市场的5%,就可以实现400亿元以上的产值,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环保作用突出。与制造新品相比,再制造可节能60%,节材70%,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发展再制造产业有助于培育绿色消费习惯,推进生活消费领域的循环经济发展,推广绿色消费模式。
缓解就业压力。实施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将带动一批新兴产业,解决大量就业问题。
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由于再制造充分提取了蕴含在产品中的附加值,在产品销售时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如再制造发动机,其质量、使用寿命、安全性能与新机相同,并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价格仅为新机的50%,可供不同收入阶层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