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绿色制造中的一个相对特殊领域,再制造具有社会与经济双重效益。一般而言,内燃机再制造经过部分废旧零件的修复再利用,其整机性能可以达到新机水平,而成本仅是传统新品的50%,能够节能60%,节材70%,这早已是业内的一种普遍共识。
作为国内一项正在兴起的朝阳产业,内燃机再制造不仅可以为相关客户带来较大的经济实惠,同时也为整体社会的循环经济做出相应贡献。比如说,在能耗和材料等费用大幅节省的同时,中重型柴油机再制造产品的平均售价为3万~4万元/台,其制造成本比新机的生产成本节约1万~1.5万元/台,这并不是一个小的实惠。
在此次记者跟随2016内燃机再制造走访调研团无锡和苏州的两天行程中走访的两家企业,都是在国内再制造领域走在前列的发动机再制造公司,一家是无锡大豪动力有限公司,另一家是玉柴再制造工业(苏州)有限公司。与4年前记者跟随走访内燃机再制造企业时最大的不同是,这两家国内有名的商用柴油机再制造企业都实现了盈利,尽管当前企业的经营仍然仅仅是温饱类型。
无锡大豪再制造生产车间一角
作为内燃机再制造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无锡大豪是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2008年3月,国家发改委确定一汽集团等14家单位为首批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单位,无锡大豪即是其中之一。目前,公司专业从事一汽锡柴柴油机的再制造业务,是一汽解放锡柴发动机的再制造基地。公司的再制造主要业务范围包括:一汽解放锡柴F、L、M等系列柴油整机及气缸体、气缸盖、曲轴、电控喷油器等零部件的再制造。
给业界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无锡大豪根据自己的实践,将国内当时比较通行的一套发动机再制造流程修订为一套适合于自己企业并更为准确和更有保证的流程,使再制造产品与新品生产流程完全保持一致。
其实,记者记得比较深的是,当时在2012年跟随内燃机再制造走访时,无锡大豪厂区里许多地方都放着废旧发动机整机和零部件,甚至有的旧件不得不“藏”在某些角落里,因为他们实在找不出更多可轻松放置旧机与旧件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