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制造”成“机床再制造” 的真问题

日期: 2016-12-26 08:03:33 作者: 点击数:  

      近日,“再制造”概念再次被搬上话题风口。作为制造业的新探索,这种新型的制造模式带来节能减材的同时又会面临哪些挑战呢?“再制造”生产商与用户又该如何看待“再制造”的生产模式?


  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产品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因此,这些被时代所淘汰的产品便面临着搁置的、低价出售或者回厂处理的境地。在我国绿色制造、循环经济的大背景下,“再制造”生产模式便孕育而生。


“假制造”成“机床再制造” 的真问题


  那么“再制造”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模式呢?“再制造”是指将废旧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等进行专业修复的批量化生产过程,再制造产品达到与原有新品相同的质量和性能,是循环经济“再利用”的高级形态。与制造新品相比,再制造产品可节省成本50%、节能60%、节材70%。2005年,“再制造”概念正式提出,此后包括数控机床行业在内的制造领域便迅速将“再制造”生产模式投入在日常生产过程中。然后很多人仅仅只看到了“再制造”的后半句,忽略了它原本的出发点。


  “再制造”观念所提倡的是将原有产品进行专业修复,质量与性能能够与原有新品保持一致再进行利用。“再制造”观念并非等同于废物利用,也并不是提倡二手产品的开发。然而很多厂商为了“再制造”而制造,一味的将废旧零部件组装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所谓的“新产品”。不管是概念混淆还是别有肺肠,这都是自欺欺人的举动。那么如何将“再制造”概念发挥得当呢?


  拿数控机床行业来说,目前,我国机床保有量超800万台。若保守估计,按3%的年机床报废淘汰率计算,每年将有20多万台机床报废、闲置、技术性或功能性淘汰,约占每年我国新机床产量(40万~50万台)的一半左右。在“十二五”期间,将有100多万台机床面临各种形式的报废。这些机床都可以通过再制造进行重新循环再利用,从而形成了巨大的再制造市场需求,因此机床生产商便面临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但是生产商一旦投机取巧、滥竽充数将不合格的零部件进行简单修复便投入市场,这将给机床市场带来恶劣影响。这种产品与“再制造”产品是不能相提并论,只能被称为二手机床。一跟竹竿打沉一船人,因为一批劣质产品便会拉低我国机床行业的整体水平,这“买卖”谁看都是不划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