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制造发动机困局

日期: 2016-08-08 08:07:01 作者: 点击数:  

   “再制造并不是二手货”胡涛一有机会就给周边的人普及这个观念。


  尽管东风康明斯再制造起步已经2年之久,虽然一再承诺产品质量等同于新品,用户承诺和三包保修等各方面也与新产品完全一致,但是用户还是很难接受,总有人在提“货旧一半价”。殊不知由于国内汽车发动机回收管理体系不健全,存在着一个庞大的灰色回收网络,而正规厂商的旧件收购成本较高,导致发动机进行再制造的生产成本与新机相差无几。


  困扰的不仅仅是用户难以接受,还有部件首次制造的设计和生产问题。胡涛介绍说,目前,再制造主要有两类实现方法,分别是减尺寸法和恢复尺寸法,两类方法各有优劣。减尺寸法的主要优势在于质量相对稳定,成本相对较低,更适合大批量生产,但是由于不同报废品尺寸不尽相同,因此加工一致性较差,用户不易接受,且会导致维修不便;而恢复尺寸法再生产的产品与新产品基本一致,用户接受度较好,且可直接使用新产品的维修配件,但质量较难控制,工艺成本较高,生产效率较低。两种工艺中的任何一种都需要部件有再加工的可能,我国目前大量部件在设计之初并没有考虑再制造的可能,给再制造带来了很多麻烦。


  鉴于市场情况,为了便于用户快速接受再制造,国家规定再制造的产品不进入新机装配市场,只进入零配件维修市场。东风康明斯将再制造市场瞄准从事大型运输行业的旧发动机更换市场。用户提供旧的发动机并缴纳新发动机60%的款项即可换取一台再制造的发动机。以旧换新的再制造模式,使得用户能够以最小的成本支出,获取更新的发动机,又为再制造的生产培育了稳定的原料来源。


  虽然国内年均报废发动机数量高达500万台,但对于东风康明斯来说,回收旧发动机也是困扰再制造开展的一大难题。“由于国内用户的过度使用导致发动机损伤程度远远大于国外水平;还有部分发动机经过修理,原厂部件被替换成水货甚至假货,这些行为使得本该可以通过再制造修复的部件不得不用新件替代而增加了再制造发动机的成本。”胡涛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