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制造”让节能降耗大有可为

日期: 2016-07-28 08:15:05 作者: 点击数:  

  “在2009年,国家就将再制造纳入了法制化轨道。”宁波镭速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的邹斌华总经理一字一顿地说,“那么什么是再制造,为什么进行再制造?通俗地说,机器再制造就是使损毁的大型机械不废弃、不回炉,重新运转起来。激光熔覆与等离子熔覆技术,就是实现再制造的较好途径,它们借助激光束和材料,使损毁设备的表面快速融化、凝固、使设备完美的成型。与制造新品相比,再制造产品可节省成本50%,节能60%,节材70%,几乎不产生固体废弃物。”


  “在我国,目前使用的金属表面处理工艺,不少地方仍沿用老旧的修复工艺,比如电焊、气焊、氩弧焊,不是不能修复,但是它会改变零件的原有强度。”邹总说,“如果一个人的腿断了接骨,可能因为骨组织没有复原而一直坡脚。那设备也是如此,改变设备原有组织的性能,终归不是长久之计。比如进口设备,价值动辄上百万,可是企业就不得不忍痛丢弃老设备更换新的。”邹总感慨地说,“其实企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不然,用传统的修复方法,很快又坏掉,最终只好回炉重炼,消耗能源、人力、财力还造成二次污染,与国家节能降耗的政策严重脱节。”


  “还有一种现象,国内有不法商户用氩弧焊冒充等离子熔覆技术,导致部分企业对等离子熔覆技术产生误解。这种不良行为虽可恶,但是被模仿,说明这种熔覆技术有一定的优势。激光熔覆设备使用成本高,动辄上百万,一般的小型加工厂和个体商户很难承受,即使有心尝试新工艺,也无力承担昂贵费用。”


  业内人士认为,国家若逐步细化对再制造技术的支持,比如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鼓励大中型企业使用激光熔覆设备,小型企业使用等离子熔覆设备,将总体增加重工领域大型设备的使用寿命,从整体实现节能降耗。记者希望相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关法律,加大执法力度,利用法律法规对再制造设备行业进行规范,打击违法,为机械零部件再制造和精加工行业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