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装备再制造“国家队”

日期: 2016-04-11 09:00:43 作者: 点击数:  

 11年,装甲兵工程学院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已成为机电设备和武器装备再制造基础理论研究、核心技术攻关、核心设备研发与工程应用国家级研究平台,是国内具备再制造领域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单位。


  再制造系主任张伟如数家珍:完成了重大科研项目300余项,培养了一批装备再制造研究人才,确立了我国再制造产品研究领域的国际前沿地位。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国家技术发明和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军队科技进步奖26项;获授和受理国家发明专利80余项,获得首届解放军科技创新群体奖,荣立集体一等功。


  让装备形成战斗力


  姓军为战,是实验室奉行的根本宗旨。他们以我军装备保障现代化需求为牵引,以装备的使用、维修和报废阶段的装备“后半生”为研究重点,每年选派精兵强将上高原、走边关、砺海疆,马不停蹄地奔赴一线部队和装备维修部门调研。针对装备维修保障需求与重大问题,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


  他们自主创新开发出一系列先进特色技术、设备与材料:如,装备再制造快速成形、装备原位动态自修复、装备沙粒磨损损伤控制与修复、装备重载齿面激光熔覆再制造、装备战场应急维修、装备系统防腐等,解决了诸多重大装备保障难题。在主战装备、“杀手锏”装备的防腐、耐磨、应急维修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推动了装备维修保障技术与新型装备研制的同步配套发展,促进了装备再制造工程基础创新研究与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了装备的“起死回生、修旧胜新”。


  同时,他们还承担了“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装备维修预先研究项目、武器装备预研基金项目、国防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等重大科研任务,推进了我军装备维修保障体制改革。


  引领国家新兴产业


  年逾八旬的“中国再制造之父”徐滨士院士,为了再制造零配件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奔走呼吁,先后以不同形式向党和国家领导人汇报中国自主创新的再制造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