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在“自动驾驶”“车联网”“新能源”等汽车行业热点面前,再制造这一小众市场显得有些底气不足,但不得不承认,这一领域蕴含的发展潜力同样不容小觑,尤其在近两年,欧美等发达国家再制造产业的发展势头可谓“迅雷不及掩耳”,甚至起步较晚的中国再制造市场都获得了不小的增长。针对此,盖世微课堂近日特邀美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商协会亚太区(APRA Asia-Pacific)、都赛(上海)企业咨询有限公司再制造产业分析师、再制造业务负责人Catherine Li(李春艳)女士开堂授课,对全球各大区域再制造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360°剖析讲解。
什么是再制造?
总的来说,国内外对再制造的定义大同小异,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性要点:
首先,再制造是对回收的旧件进行专业化修复的过程,对于所谓的专业化修复过程各国都有一定的技术标准,但就国内来讲,2012年工信部印发的《机电产品再制造技术及装备目录》对再制造的拆解、清洗技术以及重新加工寿命检测等有一定的介绍;另外,2013年工信部的《内燃机再制造产业推进计划》也提到了内燃机再制造的关键技术。
其次,再制造产品要达到与原有新品相同的质量和性能,甚至是更优。很多人对此可能会有疑问,因为再制造毕竟是对旧件进行制造的工艺,而后面通过对再制造的工艺流程的了解,大家就会更加明白再制造件的性能为什么能够跟新件一样,甚至超过新品。
第三,再制造产品的价格比相应新件低20%-50%,所以它的经济性非常强。
最后,再制造产品要求量化生产,因此很多再制造企业都需要有自己的旧件回收中心,来进行挑拣、拆解等流程,并且有自己严格的生产线。例如,戴姆勒已经预计在临港建一个再制造中心,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再制造生产中心,将建设发动机、变速箱和电动液压控制单元三条生产线。
再制造和其他“再”的区别
首先,对于大修和翻新来说,最后的产品其实都是同一个,只是翻新后的产品能够接近原有部件的状况,但是性能和质量可能很难和原有部件一致,并且大修和翻新只是一种维修的工艺,其产品无法像再制造产品一样,享受新件的保修服务,这也是再制造产品最独特的地方之一。另外从价格来看,目前再制造产品与大修和翻新的产品相比,价格还是相对要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