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制造业得到快速发展,增强了我国在科技、军事、文化等领域的综合实力。但是,随着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高耗能、高污染。随着地球资源的日益紧缺,生态环境的日渐恶化。在十七大提出四个文明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新的高度,纳入建设小康社会的五个目标,形成中国特色的“五位一体”。
如何突出制造产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有一新型产业——再制造业应成为政府和行业推崇的新宠,因为再制造产业以提高资源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是高端制造业的延伸和发展,高度契合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是“两型”社会建设的科学实践。在中国“十二五”发展规划之中已将“再制造”作为资源节约的代名词而写入其中,以“两型”姿态创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坐标。
再制造是把达到使用寿命的产品通过修复和技术改造使其达到甚至超过原型产品性能的加工过程,是物质循环利用的有效途径,也是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再制造作为制造产业的延伸和发展,在中国还未能普及甚至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还有点陌生,但是这个产业在欧美发达国家却发展了半个多世纪,并且作为一种资源节约型的产业备受国外政府推崇和广大民众欢迎。再制造产业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生态效益更为明显,再制造出来的新品,成本是新品的50%左右,节能60%,节材70%以上。如果按照再制造设计,汽车回收成果能被充分利用的话,对大气污染水平比目前可降低85%,水污染处理量比目前减少76%,能达到资源利用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和“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目标,是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和节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
另外,再制造产业的发展能为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缓解就业压力,对提升我国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扩大开放也具有重大的意义。再制造业代表着21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发展再制造业是一件利国利民的战略性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