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问题叠加再制造

日期: 2015-11-24 08:21:07 作者: 点击数: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白雪


   “你知道什么是再制造产品吗?”近日,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随机进行了一项街头调查,调查结果依然如两三年前一样,受访对象并不知道再制造产品是什么。自1988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滨士提出“再制造”的概念,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相关部门的推动,将近20年的发展历程,“再制造”为什么还未深入人心?

   到底什么是再制造?再制造与新品有哪些不同?

   徐滨士把再制造定义为废旧产品高技术维修改造的产业化。再制造产品与制造新品相比,可节能60%,节材70%,节约成本50%,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并且,再制造产品的性能与新品相当。

   在过去的一年,受外界环境影响下的中国再制造新老问题叠加出现。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循环经济处副处长么新在11月1日举行的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再制造分论坛上表示,“目前行业一些老问题依然存在,旧件回收、税收、进出口、市场推广等问题尚待进一步解决。”


经济增速下行展困难行业整体发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分会秘书长谢建军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受经济增速下滑影响,再制造企业发展存在一定困难。”“经济增速下降,内生需求不足,再制造产品的推广面临难题。”么新认为,“很多发动机、工程机械等新品都卖不出去了,谈何维修呢?车都不跑了谁还去换车呢?”

   此外,大宗商品的价格下降同时,旧件回收成本并没有相应的降低,这导致再制造产品的性价比有所下降,直接面临着新品的冲击。

   不过,么新表示,“虽然企业感觉生意难做了,但从行业整体来讲,自‘十一五’以来,行业发生了较大变化。”

“2010年,全国仅14家试点企业,产值约10亿元左右。”么新介绍说,“而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再制造试点企业已达77家。”

   虽然受经济形势影响,但是行业并没有停滞不前,么新认为,就目前来讲,保守估计行业有100多家试点企业,3家产业示范基地,同时工信部也开展了四批产品认定,接近上万种产品,产值超过1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