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彼勒:全球副总裁葛瑞德谈再制造

日期: 2015-11-18 08:45:15 作者: 点击数:  

 【工控中国  专家学者】作为已经在中国市场运作达十年的卡特彼勒再制造业务,葛瑞德表明,目前在中国,再制造还是一个非常新的行业,正处于初期阶段。从卡特彼勒的相关业务来看,在全球一共有17家再制造工厂,有大概4000人的规模;而在中国,卡特彼勒再制造则有100余名员工。葛瑞德认为,目前卡特彼勒在中国还只是一些小的再制造零配件,未来发展的机遇是很多的,比如说大型发动机的再制造业务,卡特希望未来能够跟政府相关部门合作,开展更大的业务。

  


卡特彼勒:全球副总裁葛瑞德谈再制造


  如同再制造的定义一样,再制造业务是把能用的旧件再利用起来,结合一些其他的新件,这样就使得再制造的成品和原有的新件可以达到同样的质量以及同样的耐用性和售后保障,但成本却仅相当于新件的一部分。葛瑞德认为,政策制定者通常都想要把二手设备阻隔在本土市场以外,以避免同本土的制造商产生竞争,但中国政府非常愿意支持卡特彼勒开展再制造业务。

  

  “当他们了解了再制造到底是什么,尤其是再制造的产品质量如新,质保也是和新产品一样的标准,他们就会知道再制造和二手设备是非常不同的。”葛瑞德表示,“只是希望在政策层面政府相关部门可以把再制造产品当作是新的部件,这样就帮我们在中国解决了很大的问题。”

  

  实际上,尽管目前卡特彼勒在中国的再制造业务还有小小的不顺,但是与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相比,中国的相关政策还是相对宽松的。葛瑞德介绍,世界上有几个国家是不能做再制造业务的,比如在土耳其,再制造是不被允许的;还有巴西,该国的政策规定非常复杂,导致了再制造在巴西很难开展起来。他希望中国对再制造更加开放一些,比如说大型发动机旧件的进口,这样卡特彼勒就可以把大型发动机的再制造引入到中国来,甚至是把所有卡特能做的再制造产品都引入到中国来。

  

  对于国内有些主机厂担心再制造业务会对新机业务形成冲击的问题,葛瑞德表示,并不觉得它们之间有直接的竞争关系,因为质量和耐用性是卡特产品的核心价值,这也是客户选购卡特产品的原因所在。此外,通过提供再制造的零部件也可以让客户使用卡特设备的整体成本降下来,这也是卡特彼勒的竞争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