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制造市场存在三大差异

日期: 2015-10-19 08:52:33 作者: 点击数:  

年来,国家对于再制造的关注空前提高。作为绿色制造、资源节约的代表之一,再制造产业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城市规模不同,消费者接受程度也不同,商用车再制造产品销路高于乘用车,国内与国外还存在着明显差距等。


城市规模不同接受程度不同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国内消费者存在对于再制造产品接受程度不高的情况,尤其集中在大城市的私家车主身上,而在中小城市消费者接受程度反而相对高。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相关专家认为,首先是消费理念的差异。大城市的人不在乎价格的低廉,而更在意再制造产品的质量。其次,大城市公共交通较为便捷,即使车需要大修两三天,也不会影响出行。再次,与公务车相比,大城市的私家车主更为在意自家车的质量。

   国人意识难以突破。整机再制造比零部件受传统观念影响更大,(国人对“二手货”不信任感根深蒂固)而再制造后的整机被很多人视为二手机械,很多人认为所谓的再制造不过是噱头,再制造只是简单的修修补补。“很多用户对再制造机械的性能存在着一定的疑虑,他们有时候宁愿多花钱也要购买新机。”行业人士称。此外,虽然再制造的产品要求与新品品质一样,但在很多人眼里看来,在关键核心零部件上,再制造产品想要达到与原有新品相同的质量和性能几乎不可能。“一个用过的零部件,经过清洗、换件调试、喷漆就出场了,你会把它当新的用吗?”有消费者提出这样的疑问。

   同时,价格优势并不明显。在国外再制造的整机与新机相比价格低近50%,而目前,国内工程机械市场上再制造产品的价格大概是新机的80%。在这一价位下,终端用户对新产品的接受度远远要高于再制造产品。另外,由于国家相关法规规定,再制造内燃机不能用于新品,企业在“三包机”的替换使用上也遇到了瓶颈。

   中国汽车行业资深专家贾新光分析,“以旧换再”项目的推广一定要克服很多因素,首先政策上要有大力支持,比如二手发动机的价格和新产品价格相比,一定要有绝对优势。除此之外,质量一定要过关,这就需要质检、车管等多部门合力进行监管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