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制造发展空间巨大

日期: 2015-08-10 08:42:33 作者: 点击数:  

  访再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梁秀兵


  出自于:记者丁吉林


  再制造是循环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方面,在国家发改委环资司领导的安排下,本刊特采访国内第一个提出再制造概念的权威专家、再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梁秀兵。


  《财经界》:再制造的历史并不很长,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再制造在世界上尤其是欧美国家的发展历史及成就。


  梁秀兵:20 世纪30-40 年代, 为了走出经济萧条的困境,以及适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需求,最早的再制造雏形在美国汽车维修行业中出现。至20 世纪80 年代初,美国正式提出“再制造”。此后,欧美各国开始大力发展再制造。目前再制造在欧美发达国家已形成了重大的产业,美国的再制造产业规模最大, 2012 年美国再制造商品出口总额达到430 亿美元,提供18 万人就业,其中工业装备、国防和航天领域再制造产业规模最大,再制造进口额达103 亿美元。


  美军是再制造的最大受益者,既重视再制造的应用,也重视再制造相关技术的研究。在靠近战场需要的位置快速再制造战损零件,并已成功应用于伊拉克战场和阿富汗反恐战争, 为美军武器装备战场快速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撑。


  汽车行业更是将再制造进行地出神入化。德国大众公司每年再制造发动机在20-30 万台,再制造工艺技术水平和机械化程度较高。大众公司在某种型号的发动机停止批量生产一定时间后,就不再供应新的配件发动机。宝马公司已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回收品经营连锁店的全国性网络,如发动机经再制造后,仅是新发动机成本的50%-80%,其再制造过程中, 94% 的零部件被再利用,5.5% 的被熔化再生,只有0.5% 被填埋处理。


  日本的再制造规模也很可观。仅工程机械领域,2008 年日本就有超过9 万台的废旧工程机械得到再制造,其中58% 在日本国内使用, 34% 出口到国外,其余的8% 作为配件出售。


  《财经界》:中国再制造产业何时开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