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部件再制造:为汽车产业创造绿色未来

日期: 2015-07-06 09:28:04 作者: 点击数:  
“你看看这台发动机,只有曲轴磨坏了,其它地方都是好的,300多公斤的缸体要是就这么报废了多可惜。”日前,记者走进我国装备再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工作人员指着其中一台发动机说道。通常情况下,这些汽车上的重要零部件————发动机、变速箱仅仅因为局部的坏损,恐怕就难以逃脱报废回炉的命运。汽车产业面对这样的尴尬,常被冠以“高耗能、高耗材”产业的称号。
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种矛盾?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对这些坏损的零部件进行再制造,让它在走完设计、制造、使用、维修的全生命周期后避免直接报废的命运,而是“重获新生”,延长使用寿命,减少对资源、能源的消耗。事实上,再制造技术已应需而生。再制造被认为是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然而,面对这个还显得有些陌生的概念,人们也难免疑惑,再制造零部件的质量是否可靠?再制造能否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老百姓购买再制造零配件又有哪些实惠?


确保质量可靠
再制造不等同于简单的维修,关键是运用高科技和新材料对原有产品进行修复甚至是升级
再制造,实际上是指将机电产品运用高科技进行专业化修复或升级改造,使它恢复到像新品一样或优于新品的批量化制造过程。“再制造不等同于简单的维修,再制造产品也不等同于二手货。”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滨士对再制造的概念做出了这样的解读,再制造的关键是运用高科技和新材料对原有产品进行修复甚至是升级。
然而,汽车毕竟有别于其它产品,它的质量优劣关乎人们的出行安全。全新零部件组装的汽车尚且不能保障百分之百的质量安全,使用再制造的零部件可靠吗?
“通过专业化技术修复以后,再制造产品在质量和性能上要和新品一样,至少不低于新品,这是一个最重要的标准。”在今年全国两会主题为“再制造与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集体采访中,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巡视员何炳光对记者们颇为关心的再制造产品质量问题做出了肯定的回应。
“例如,采用我国自主创新的自动纳米复合电刷镀技术,可以将再制造零部件的耐磨性提高1.5倍。消费者不必担心再制造零部件产品的质量。”徐滨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