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再制造独特的工业改革特色

日期: 2015-06-12 08:55:06 作者: 点击数:  
回溯历史的三次工业革命,从蒸汽机的诞生到网络造就的“指尖上的世界”,在短短的一段时期,就将人类推进了空前繁华的时代,先进的技术达成了物尽其用的效果。然而工业革命带来了能源危机、环境危机等严峻形势,工业产生的废品、旧件、报废件等在传统的回炉处理中大量消耗能源,并产生更多的废弃物。
21世纪以来,以“绿色创新”为主旨的新的一轮工业革命正在酝酿爆发。在3D打印等一系列新型技术引发的工业革命理论的同时,就如何解决旧件、报废件问题成了工业革命的首要问题。再制造技术则以解决工业发展遗留问题得以悄然兴起,为实现旧件、报废件的循环利用提供了根本依据,是“绿色工业”的改革性技术。

从欧美半个多世纪的再制造产业化过程可以看出,再制造技术的诞生及其产业化,是工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我国再制造产业化历经十余年,在制造业转型的道路上逐渐崭露头角,经历了自主研发、建立市场机制等重要过程。


一、我国自主创新的再制造模式
当前,我国在绿色拆洗、表面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方面已具备世界一流水平,并形成了自主创新再制造产业模式,其主要特点有:
1、再制造基础研究的前瞻性。我国再制造创新采用涡流检测、金属磁记忆等无损检测技术,以及模拟评估手段进行国际前沿的再制造寿命评估基础研究,为其性能达到或超过原型新品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再制造关键技术的先进性。我国将自主研发的先进表面工程、纳米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用于再制造生产,大大提升了再制造的品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再制造工程应用的先导性。通过产学研的联合攻关,探索了自主创新的再制造产业模式。
当前,我国再制造产业已经渗入到汽车、工程机械、机床、机电、办公设备等领域,涵盖发动机、传动装置、离合器、转向器、启动机、化油器、闸瓦、水泵、空调压缩机、刮水器马达等几乎所有零部件,并在技术标准、生产工艺、加工设备、供应、销售网络、售后服务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