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制造是低碳经济的新领域

日期: 2015-06-04 09:32:33 作者: 点击数:  
  一台废旧机器设备,如何处置?通常的办法有两个:一是直接报废,拆成废铜烂铁后回炉重铸;一是维修,将损坏严重的部件修理修理,勉强地延长寿命,或者,拆下尚能用的零部件,重新组装出个二手货,凑合着再用几年。

  显然,这两者都不是最优的选择。前者虽然干脆利落,但没考虑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有浪费之嫌;后者虽然节约了资源,却让人如履薄冰,毕竟这种简单的翻新明显降低了安全系数。

  有个办法可以破解难题:再制造。形象地说,断了尾巴的壁虎,十几天后会长出一条同样的尾巴,这是生物学上的再生功能;废旧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经过专业化修复的批量化生产过程,达到与原有新品相同的质量和性能,这是工业领域里的再制造。

  专业化修复,批量化生产,质量和性能与新品相同,是再制造的3个关键词,它既表明再制造是高技术的,也表明再制造是有产业门槛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表面工程和装备再制造专家徐滨士说,机械设备之所以报废,是因为个别零部件失效,而这种失效多由局部表面问题造成,比如腐蚀,摩擦磨损,疲劳裂纹等,只要采用表面技术将表面问题修复,机械设备就会恢复生命。当然,表面技术不仅仅是简单的表面处理,它还融合了工程技术、复合技术、纳米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统称为再制造技术。由此看来,再制造既不是简单的维修,也不是“二手货”翻新。

  再制造是低碳经济的新兴领域。与制造新品相比,再制造可节能60%,节材70%,节约成本50%,几乎不产生固体废物,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更有价值的是,再制造有利于形成“资源—产品—废旧产品—再制造产品”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能源资源接近“零浪费”,所以说,再制造是循环经济“再利用”的高级形式。

  再制造还是促进我国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再制造是制造与修复、回收与利用、生产与流通的有机结合。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主要用于维修,既能提高维修技术质量,又能提高维修效率和效益。国外经验表明,当再制造零占维修配件市场的65%时,汽车维修速度将提高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