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再制造是通过清洗、修复或创造把废旧零部件恢复到像原产品一样的技术性能和质量的一种工艺。简单地说,就是把报废的汽车回收拆卸,对各个部件进行重塑性修复,使它恢复原来的物理指标和性能。由于再制造是直接利用产品的零部件进行生产,所以原产品第一次制造中的大部分材料和能源(约85%)得到了保存,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因产品零部件生产所需材料和能源对原生矿的开采,间接地保护了环境。又由于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数量达到新品质量要求,不同于一般地维修,和新品制造相比,成本应该只是新品的50%,节能60%,节材70%,应该说对环保的节能减排作用非常明显。汽车再制造是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消耗和成本的非常有效的方式。
零部件再制造在国外已经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制造和服务体系。但我国从1994年开始尝试再制造,我国再制造事业尚处于初级阶级,与国外存在很大差距。当前能源和材料价格飞涨,使我国制造业面临很大的成本压力,而汽车保有量的增长,使汽车报废量也越来越大。汽车产业如何更环保、更节约地运转,如何建立可持续地循环汽车经济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我国开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再制造能够将传统的“开采–冶炼–制造–废弃”的线性增长方式,改变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发展方式,是汽车行业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项具体措施。
尽管我国政府对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给予了充分的支持与肯定,尽管再制造政策陆续出台,再制造试点进展正式启动,但是再制造业要在中国真正崛起,让这一“新兴”行业很快形成燎原之势,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起步较晚、产品范围狭隘、再制造技术与工艺落后,旧件来源渠道不够畅通,货源不充足,市场流通面不广等,仍是制约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发展水平的主要原因。
愚以为,当前加速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需在八个方面下功夫。
零部件再制造业发展方向分析
日期: 2015-05-28 12:30:22
作者:
点击数: